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 读尽万卷书,那么写文章时就会才思泉涌,就像有神仙相助一样。
[出典]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注:
1、《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绔不饿死,懦冠多误身1。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2。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5。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6。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7。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8。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9。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10。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11。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12。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13。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14。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15。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16。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17。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18?
2、【注释】
1.纨绔:指富贵子第。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潜溪诗眼》云:“此一篇立意也”。
2.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3.这两句是指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4.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5.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着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
6.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着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7.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8.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9.这两句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10.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11.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12.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指的是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3.这两句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14.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15.走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16.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
17.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18.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3、译文
纨袴子弟却能平地青云,
诗书饱学真是自误前程。
致书左丞大人您请静听我说,
听卑贱的杜甫述说前因:
杜甫还是少年的时候,
就已周游四方,考察都城。
苦读诗书不下万卷,
笔底文章泉涌,胸中如有神灵。
我作的词赋可与扬雄匹敌,
我写的诗不让给曹子建三分。
就是文豪李邕也愿意和我见面,
名诗人王翰也愿间和我为邻。
自认为是人中骄子挺立于世,
很快应该被任用在重要的部门。
可以辅佐和尧舜一样贤良的君上,
重新振作国家再使风俗淳。
不想我的理想竟一再破灭,
我用诗歌抒怀,但我并不想归隐。
从上次我求你引荐已经十三载,
我一直在京华游历苦等。
早上扣开有钱朋友的家门求三餐热饭,
晚上追随豪门的车马惹一身灰尘。
饮残杯酒与食冷盏菜看人脸色,
世间处处留下我的悲辛。
玄宗皇帝有意征召民间贤士,
我忽然萌生得到任用的愿望。
想飞翔于青天之上却没有双翅,
行进艰难,就像水中不能快游的鱼鲸。
我有愧于大人的厚待,
我也知道大人您是一片真心。
你经常在百官面前夸荐我,
向他们诵读我的新诗和旧文。
希望也能像贡公一样出人头第,
不甘心如原宪那样一生一世清贫。
怎能够心情怏怏一蹶不振?
我吸得进也难退也难试探前行。
实在不行我只好效孔子“乘桴浮于海”,
离开西京长安我将去四海逡行。
不过我是真正喜爱京城边上的终南山啊,
我舍不得这渭河的岸绿水清。
乞丐都知道要回报一饭之施舍,
何况我要告辞的是当今大臣。
我将如白鸥出没于浩荡烟波,
翱翔万里我的傲气谁人能驯!
4、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唐玄宗天宝七载(748),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735)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5、诗人是怎样倾吐他的愤激不平的呢?细品全诗,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象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象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看一下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吧: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象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象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吧!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象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象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多么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呀!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后只能毅然引退,象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我们心头激荡。我们的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不知精细生动到多少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一气读来,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6、“读书破万卷”当何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后人对这两句诗作过不同的解释,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举有三说,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曰:“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着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学,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着作。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先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之谈。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先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意思是说,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漫无目的,一味多读,必然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不论取“破”字的何种含义,“读书破万卷”都是适用于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人。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是“万卷虽多当俱眼”。唐代的书,一卷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万卷书不过一亿字。相当于现在32开本500页的书300本的文字量。对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杜诗中的“万”字应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读胸有本”。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虽然从逻辑因果上来看,未必读的越多就写的越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般写作较好的人他的阅读量一定不会少,而且所涉猎的文章范畴也会比一般读书人要广泛。也就是说,阅读量的大小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阅读水平的充分条件。一般情况下每个人希望自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我认为不管你是否想成为一个作家还是仅仅想能够写一点随笔,亦或是只是在网络上开一个博客,抒发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真情实感,那么你所写出来的东西做为一种文字载体,必然要经过你的读者的阅读,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你的写作才有意义。但内容空洞的东西并不容易被别人接受,而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阅读必不可少——因为阅读能够提升你的文化积淀,扩展你的视野,给你更多的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由于我们从小接受的作文训练并没有要求我们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指导写作,因而,大多数人的写作水平停留在一个不高的层面上,所以如果某一天有人让你写一点东西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显得头皮发麻,不知该从何着手。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同我们平时未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而导致这种写作恐惧症以外,平时阅读量的缺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阅读与写作有如此重要的关系,那么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通过大量的阅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一方面能够为我们的写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也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加文学修养或者是知识积累。但我们所说的大量阅读并不是什么书都读,也不是一本书中什么都读,应该有所取舍,阅读的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分。即使是名着,他里面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不去读他,要发扬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风格,“他在指导清华大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林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宣扬神仙方药、鬼怪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论述人间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言论,这就是要读的重点。”(杨际德《写作课的真谛在哪里?》——中国教育报)。也就是说,我们读书要读文章、书籍中的精华,去其糟粕,因为只有这部分凝聚了作者最大心血的东西对我们最有用。就象一锅经过文火慢慢熬出的鸡汤一样,精华营养都在汤里了,至于鸡肉只是一个形式而已,简单处理掉就行了。我们将鸡汤的营养吸收掉,化为自己的东西,用于增强体质,实际上也就是说将文章中的精华用来作为我们写作的知识积累,并为写作添枝加叶,增强文章的内涵和可读性。
但是,这里又牵涉到一个读书的方法论问题,古代文人可以抱着“四书”、“五经”慢慢品读,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去读,然后再去参加科举考试,将平生所读所思在一张决定命运的白纸上写出来。但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变化多样的时代,而且知识更新速度又极其快,没等你把一本书读完,第二部第三部乃至N多部快速地出来了,导致我们现在很多人出现阅读疲倦,总感到有读不完的书,而且很多书的质量也是粗制滥造,不少的书从根本上说就是快餐文化的产物,没有什么读的价值,只不过充当暂时娱乐心灵的工具罢了。因此,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读书选择了快速阅读,即在很短时间内翻看浏览一本书并从中获得这本书的必要信息。面对厚厚的晨报,他们会快速用眼睛在报纸上将新闻标题“轮”一遍,以取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细细看里面的内容,我想这也是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吧。
8、 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大量的阅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增长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开拓视野,激发写作的欲望与兴趣,而且阅读也是作文的素材与情感积累的一个必要过程 ,由此可见大量阅读,对于作文重要的。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或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产生了浓厚的读书和写作的兴趣。(《阅读是写作之母》)
阅读有利于培养感情,陶冶情操。读就在于感悟。能够在读中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文章的所表达的情感达成一致,产生共鸣,这才是真正的读,才是收有成效的读。如一些文字兼美的文章能够让人陶醉,沉浸在优美的情境当中,从而陶冶读者的情操。又如一些富有积极意义、具有丰富内涵的文章,读了以后能够端正人的思想,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写文章也是如此,要融入真情实感,作者本人就要有丰富的情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9、我国唐代诗圣杜甫,把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总结成两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好书反复读,才能读出书中滋味。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所以,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和书交朋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文学、历史、自然、科技……古今中外,广泛地涉猎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沉淀自己的文化功底。
建议:
每天读书一小时,做好好词好句的积累。
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认真对待每一篇作文练习。
三人行有吾师,善于学习,善于借鉴,虚心好学。
有志者事竟成,立下写好作文的志,然后努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乐观地对待作文的学习。
失败了不气馁,下次做得更出色。
-
- 结婚一个月快乐的说说
-
2024-11-11
-
- 到了这个年纪的说说
-
2024-11-11
-
- 想念父亲说说
-
2024-11-11
-
- 怀念过去的日子的句子
-
2024-11-11
-
- 蝴蝶兰开花的说说
-
2024-11-11
-
- 平安夜说说短句
-
2024-11-11
-
- 感谢客户的说说
-
2024-11-11
-
- 幼儿教师发的说说
-
2024-11-11
-
- 海洋王国游玩的心情说说
-
2024-11-11
-
- 走过12年的婚姻说说
-
2024-11-11
-
- 不知不觉认识两年了的说说
-
2024-11-11
-
- 吹晚风的说说
-
2024-11-11
-
- 不得不认命的说说
-
2024-11-11
-
- 想妈妈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
-
2024-11-11
-
- 下一次的见面说说
-
2024-11-11
-
- 团圆年夜饭的说说
-
2024-11-11
-
- 风雪交加的句子
-
2024-11-11
-
- 说说我眼中的蝴蝶兰
-
2024-11-11
-
- 春节过后的说说
-
2024-11-11
-
- 无需解释的说说
-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