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摘美文 > 正文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合集11篇)

2024-08-27 18:24:37 点击:0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合集11篇)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合集11篇)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1篇

慢性呼吸衰竭为内科常见疾病,其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上引起慢性呼衰的病因众多,发病过程复杂,多个器官受损,临床表现多样,因而治疗和护理困难[1]。因此,如何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全面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4月5日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了1例慢性呼衰患者,经过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转危为安,未出现并发症,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

一般情况患者张某,男性,60岁,农民,已婚,20xx年4月5日11:40由家人扶送入院。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劳累后心慌、气促2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

简要病史

现病史患者自20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等表现,每年冬季加重;2年前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慌、气促等表现;1天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加重,不能平卧,稍事活动即感呼吸困难。自起病以来食欲减退,大小便正常,夜间睡眠欠佳。

既往史患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史。

个人史患者吸烟30余年,每天2包(40支),已戒烟10年。

体格检查℃,P124次/分,R25次/分,BP120/77mmHg;慢性病容,营养不良,神志清楚,端坐呼吸,口唇发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两肺叩诊过清音,可闻散在干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剑突下,心率88次/min,律齐,三尖瓣区闻及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A2;双下肢水肿;无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Hb156g/L,×10/L,×10/L,,;

②胸部X线:两肺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增多,肋间隙增宽,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8mm,右前斜位肺动脉圆锥凸起;

③动脉血气分析:,(54mmHg),(42mmHg),129;

入院诊断

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

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动能III级;

③慢性呼吸衰竭(II型)。

治疗方案

①重症监护;

②输氧;

③抗感染;

④止咳、化痰、平喘;

⑤强心利尿;

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⑦营养支持。

转归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好转,于20xx年4月20日16:00Pm自行出院,共住院15天。

2护理措施

氧疗护理患者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因此,患者住院后我们立即遵医嘱为其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4%~30%)、持续给氧,并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呼吸困难,维持机体正常活动。输氧前我们向患者和陪人讲解吸氧的目的和重要性,嘱患者和陪人勿自行调节氧气流量;我们每周消毒湿化瓶2次,每日更换湿化瓶内液体1次,每周更换吸氧鼻导管2次,以预防院内感染;在患者输氧过程中我们经常巡视,密切观察患者表现,定期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此判断观察氧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和氧流量。在我们为患者输氧后,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发绀减轻、尿量增多、皮肤转暖,提示组织缺氧改善、氧疗有效,为此,我们继续按照此原则为患者输氧,当患者发绀消失、精神好转、PaO2>60mmHg、PaCO2<50mmHg时,我们遵医嘱为患者终止氧疗,停氧前我们先行间断吸氧,逐渐过渡到完全停氧。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2]。本例患者咳嗽、咳痰明显,痰量较多、痰液凝聚,加上患者体质虚弱、咳嗽无力,因而帮助患者及时清除痰液,维持呼吸道通畅具有主要意义。

严密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数量、气味、粘稠度以及与体位的关系,观察有没有痰鸣音,准确记录24h痰液排出量。

合适体位我们为患者安置合适体位,在确保舒适的前提下促进痰液排出。具体做法是:将床头抬高30度,取半卧位,并用枕头作靠背支撑物,使患者感到舒适,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以避免咽喉分泌物堵塞气道,并嘱患者勿盖过厚的被子以免压迫胸部。

指导咳嗽我们指导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以提高咳嗽排痰的效率。具体方法是: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上身微向前倾,深吸气后屏气数秒,然后进行连续短促有力的咳嗽。

叩击胸背每天协助患者叩击胸部或翻身拍背,每次30~60秒钟,以促进痰液松动,有助于痰液排出。叩拍时手指并拢,掌心呈杯状,从下而上、从外到内进行叩拍。

鼓励饮水我们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易于痰液排出。

雾化吸入患者痰液粘稠、咳痰困难,因此,我们遵医嘱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3次/天,在雾化吸入时遵医嘱加沐舒坦等化痰药,通过雾化吸入,达到降低分泌物粘稠度、稀释痰液、促进痰液顺利排出、防止气道感染的目的。雾化后及时漱口,经雾化化痰后患者痰液减少,呼吸平稳。

遵医嘱给药遵照医嘱给予抗生素、止咳药、化痰药、平喘药,以达到控制感染、缓解支气管痉挛、化痰、止咳的目的,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咳嗽缓解,肺部感染减轻。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入院后立即将其安置在重症监护室,为其进行心电监护,每小时监测1次并纪录T、P、R、BP等生命体征指标,观察呼吸困难和发绀有无加重,随时将观察结果报告医生。

意识瞳孔观察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发现肺性脑病先兆表现。

血气监测观察遵医嘱定期抽血检查动脉血气,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调节输氧流量、判断输氧效果。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观察记录24h尿量和输液量,遵医嘱定时抽血监测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变化,注意患者使用利尿剂时观察有无引起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

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加上严重的缺氧和呼吸困难使患者身心疲惫,因此,入院后患者有紧张、恐惧、抑郁等心理。因此,我们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首先,我们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向患者说明积极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应用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式缓解不良心理;经常巡视、观察患者;各项护理操作沉着冷静,使患者有安全感;及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病情,适当安排家人或关系密切者探视,以满足双方安全、爱与归属等方面的需求;在病情缓解后,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自我护理,以提高自信心。经我们精心的心理护理后,患者情绪稳定,心情愉悦。

卧床休息为降低患者耗氧量、改善呼吸困难,入院后我们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帮助取半卧位或坐位,由家属和医护人员协助完成日常生活。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活动量以不出现胸闷、气急、劳累为宜。

环境管理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差,处于病危状态,为了防止医院交叉感染,我们积极进行病室的消毒与隔离工作。每天病房通风2次,保持病室环境空气清新、清洁、安静,病室温调节到18℃~22℃,湿度保持在50%~60%,利于湿化患者气道、促进排痰;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早、晚紫外线消毒空气1次,每次30分钟;减少人员探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控制探视次数和减少陪护人员的目的和重要性,要求探视人员注意清洁卫生,以减少交叉感染。经积极通风、环境消毒、控制探陪等措施后,患者感觉住院环境舒服,未发生交叉感染。

饮食护理患者食欲减退、营养摄入减少,加上感染使机体消耗增加,因此,我们重视对患者的饮食护理,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指导患者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低脂、低糖、易消化、少产气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咽部引起咳嗽,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给药,告诉患者药物名称、服用剂量、服药时间、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利尿剂白天给药,避免夜间频繁排尿而影响患者睡眠,并密切监测、预防出现低血钾。

预防压疮患者由于身体虚弱、活动受限、身体水肿等原因,容易发生压疮。因此,我们积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压疮发生:指导患者穿宽松、柔软的衣服,床单、褥子保持平整,身体受压部位放置气垫,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浴1次;密切观察患者骶尾部等受压部位皮肤颜色的变化,注意有无红、肿、热、痛、麻等表现,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呼吸功能指导患者因为呼吸功能长期受损,常常通过辅助呼吸肌的参与来代偿呼吸,因而容易疲劳。针对患者这种情况,我们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方法,以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缩唇呼吸是呼吸功能锻炼的基础,我们指导患者每天进行2~4次,10~20min/次,尽量深吸慢呼,7~8次/min,锻炼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腹式呼吸需要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因此,我们在患者恢复期(如出院前后)进行,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训练2次,熟练后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觉的呼吸习惯。

出院指导

疾病知识指导指导患者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和治疗各种可能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的诱因;指导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生活指导指导患者生活规律,心情愉悦,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劳逸结合,充足睡眠,尽可能进行生活自理。

家庭氧疗指导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不但能改善缺氧症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鼓励患者出院后每天持续15h以上的家庭氧疗。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庭氧疗的意义、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用氧安全,供氧装置周围严禁烟火,防止爆炸,指导患者及家属对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

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康复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锻炼计划,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呼吸功能锻炼,以改善呼吸功能,延缓病程进展;坚持全身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随访指导指导患者定期复查,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病情变化征象,如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剧烈、咳痰不畅、尿量减少、水肿明显等,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及时就医诊治。

3护理体会

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治疗难、并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治疗和护理具有一定难度。要想自己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中得心应手,首先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专科知识,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治疗要点、护理措施,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加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各项操作水平,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抢救、护理水平。

在本例呼衰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过程中,使我对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对各项护理操作的要点、程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病情观察的指标和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我认识到呼衰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和发绀,护理的重点是气道护理和氧疗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纠正缺氧是抢救呼衰患者最重要的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具体护理措施,病情观察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危急重症患者[3],在护理中我们要认真进行病情观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在本例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护理过程中,我亲自进行了心电监护操作,掌握了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并根据动脉需氧饱和度调节吸氧流量,体会了生命体征监测和血气监测的重要性,对根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时地调节输氧流量有了感性认识。

在本例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护理过程中,我看到了医务人员争分夺秒、紧张忙碌的抢救工作,看到了护理老师们的娴熟技术,体验了他们高度的责任心,我不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的品德。他们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他们全心全意、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给了我很大的感染。我们即将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我感到很荣耀,我将更加热爱护理工作,做一个受人爱戴的白衣天使,做一个患者的生命守护神。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实习的124名护理专业实习生纳入本研究。年龄19~21岁,其中护理本科67名,大专57名,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全部完成在校理论学习,实习时间为4周。带教老师15名,其中本科学历8名,大专学历7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0名。15名带教老师全部参与教学工作,并设组长2名,由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

教学内容

(1)手术器械的认识。对于手术室使用的各种器械包、特殊器械等进行拍照,讲解手术开台前各种类型器械包的准备、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特殊器械及使用方法,如各种血管夹、特殊缝线的规格及适应方法等进行讲解,并贯穿到实际应用中,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2)手术部位的解剖。利用图片及文字向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例如腹股沟管的解剖、甲状腺的解剖及子宫卵巢输尿管的解剖等,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在手术之前对于手术部位有清晰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独立的完整中小型手术的上台配合[8-9]。

(3)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手术正确体位的摆放、正规的手术配合示范等。除了进行多媒体教学及实际临床操作训练外,鼓励学生多观摩不同类型的手术过程,感受手术的氛围,多看多问,形成手术节奏感,与手术医生达成默契,在实践中学习并成长[10]。

(4)规章制度及手术核心制度的学习。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深切认识到手术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并配合各种正、反面教材讲解使学生对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手术核心制度深埋心中,时刻树立安全意识。

(5)教学幻灯片的制作。制作精良的幻灯片,结合既往传统的带教经验,将首次进入手术室人员易犯的错误一一总结,并结合手术室护理学的发展进步,补充前沿教学内容[11]。通常将手术室的布局、流程、人员着装的要求及无菌操作的内容等制作成实物与例图结合的幻灯片,对比进行讲解,利于学生的理解[12]。同时将无菌静脉输液术、导尿术及洗手方法,巡回护士的术前、术后工作等各项内容制作成视频内容,针对每堂课程的内容,于课程结束时进行播放及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形成整体的理论体系,使其在实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并掌握。

教学计划

统一制定教学进度一致的教育内容,进科第1周由总带教老师进行进科宣讲,熟悉手术室的布局,进入手术室的流程,熟悉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器械及使用方法;第2周由小组实习老师带领观摩手术过程,学习洗手、导尿及输液等简单的操作,掌握无菌操作规范,学会管理无菌器械台;第3~4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上台配合完成中小型手术;最后1日进行出科考试。

教学评价

出科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考试,各占50分,最后相加为总分。共分为优秀、良、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个等级,同时学生无记名投票对带教老师进行打分,同样分为优秀、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个等级,由总带教老师进行统计。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组学员经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授课后对其学习效果进行比较。

(1)采用两种教学方法比较护生出科前的考试成绩,多媒体教学法成绩优良人数明显多于传统教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

(2)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多媒体教学法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x2=;P<)。

3结论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其形式灵活、内容生动,能够较少的重复教学流程,即开即学,从而对于手术室护理的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鉴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实习同学进入手术室之前往往是抱着好奇、紧张的心态,多媒体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实习同学对于手术室实习阶段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接触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之前,能够对于即将面临的新环境和新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提前熟悉手术操作的流程、手术器械及手术过程,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提高了专科手术带教的质量,缩短学时,从而极大提高手术室的效率及外科对于手术室的满意程度。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以来,实习护生对于实习任务的完成有了极大地提高,明确了学习方向,并很快掌握正确的实践方法,尤其对于手术室的操作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掌握良好。在大力推广这项优秀的教学技术的同时,对带教老师及科室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实习护生真正做到教学合一,在实践中成长。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xx年6月~20xx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比研究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焦虑情绪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模式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方式[1]。对此,选取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以了解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6月~20xx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岁;宫颈炎6例、子宫肌瘤9例、盆腔炎10例、妊娠合并症5例,月经失调1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岁;盆腔炎9例,宫颈炎10例,子宫肌瘤7例,月经失调8例,妊娠合并症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及时进行报告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人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护理,提高护理效果;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多给予鼓励和安慰,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给患者耐心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树立治疗信心;

(3)饮食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规划,引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营养搭配。

(4)以患者为中心:了解和尊重患者的需求,给予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生理和心理均能获得满足。

效果评定标准

对患者的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分,根据患者的评分情况分为明显焦虑,潜在焦虑和无焦虑。评分>14分为明显焦虑,评分在7~14分为潜在焦虑,<7分表示为无焦虑;

2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明显焦虑3例,潜在焦虑7例,无焦虑30例;对照组中,明显焦虑10例,潜在焦虑14例,无焦虑16例。对照组的焦虑程度明显比研究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满意24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2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对护理满意19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9例,总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

3讨论

近年来,妇产科肿瘤、妇科炎症及月经不调等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5],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还会给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所以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以给予患者舒适的生理状态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目的,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护理方法[8]。如果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还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所以该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9]。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要轻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具有可行性。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焦虑和忧郁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10],并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4篇

摘要:

通过对儿科护理心理护理的应用体会和总结,提高护理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方法: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的同时,考虑小儿的心理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要,也是促进医学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

儿科;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有经验的母亲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躯体疾病的初期,往往表现为情绪烦躁、好哭、不安等。事实上,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以伴随着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要求,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护理措施,必须懂得心理护理的原理与有关知识,具有必要的动手能力。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一下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1、儿科患者的心理特征

恐惧不安。幼儿期的孩子生病住院,离开了熟悉、温馨、备受呵护的家庭环境,被迫与家庭成员分离,对患儿心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再加上疾病、检查、治疗带给患儿躯体的不良刺激,以及生疏的环境、饮食的不适应等多种因素,都会使患儿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

爱的需要增强。幼儿在生病时,对爱的需要更加强烈。他们依赖母亲,希望母亲陪伴,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引起患儿食欲不振、沉默少言、精神萎靡,失眠多梦,甚至行为异常。

依赖性增强,情绪自控能力差。目前的儿科患者,大多是独生子女,日常在父母和家庭成员的百般呵护下成长,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生病后住进医院,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精神上受到打击,加上疾病的折磨,自理能力进一步减低,而依赖性加强。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脑神经发育还不成熟,表现为耐受力低,尤其是生病后,感情更加脆弱,稍有不适,既表现出焦虑不安、哭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表扬艺术,有效的实施心理护理,影响和转化患儿的消极情绪,激发和调动其积极情绪,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了解患儿及家属心理活动,用言语技巧满足心理需要

患儿从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到陌生的医院,由于受到家长的宠爱和娇生惯养在无形中养成了任性、霸道、自私等不良习惯,加之生病后家长对其的同情、迁就,使其变得更任性,不愿意接受治疗、讲条件等。对此,护理人员必须用自身的职业素质去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绝不能有责备或用不良的行为惩罚患儿,要以高尚的护理情感去接触、亲近患儿,做好说服工作。在治疗前努力用语言技巧去解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千方百计使患儿从情感上接受并信任护理人员,同时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协作,因为家长的行为情绪、言语对患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应使其以积极的心理支持给患儿增加信心和勇气,起到良好的心理传导作用,从而诱导患儿在不愿意的前提下同意治疗。

3、巧妙语言和娴熟技术是顺利完成患儿治疗的保证

在儿科治疗护理中,药物治疗是疾病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造成患儿痛苦、恐惧的主要原因。如输液、注射等均可给患儿造成精神上的紧张恐惧和肉体上的痛苦,导致患儿产生反抗行为。对此,在治疗护理中要抓住患儿的心理特点,在治疗前尽量使用巧妙的语言排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消除见医生就哭、谈针色变的恶性刺激,主动诱导和鼓励并争取他们患儿的合作,千万不能因他们年龄小就忽视他们的感情,用吓唬或强迫的行为来完成治疗任务。在做各种治疗时应用娴熟的治疗技术,稳、准、轻、快地完成操作过程,把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向患儿保证许诺,使患儿从心理上确认许诺是真的,从感情上依赖护理人员,完成从不愿接受治疗到主动配合治疗的心理过渡。

4、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由于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儿童患病后家长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的情绪倾向可以转化为患儿的情绪倾向,这会直接影响医患配合和患儿自身的康复。作为医护人员应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家长的抱怨都忍让在先。适时地向家长介绍情况,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告诉他们稳定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配合,减轻患儿的痛苦,并利于疾病的康复。

5、对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护理

入院后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以客观、理解、关心的态度向家长讲解和说明该疾病可能发生的各种事项,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来面对即将发生的所有问题。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操作前应向家长说明检查步骤、方法以及检查目的,求得家长的配合。静脉输液治疗时,要告知家长头皮输液和其他部位是一样的,并且头皮静脉穿刺更易于固定和观察,一旦出现渗漏,可以立即发现。进行护理操作时一定要有自信心,特别是新护士不要慌慌张张,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比如“我试一试”。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和家长交谈,告诉他们“我们将会最大程度地减轻孩子的痛苦”。努力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静脉穿刺争取一次成功,这样可以减轻家长的恐惧感。

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和加强,使患儿及家属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不但提高了医患合作的效果、增强了医患关系,而且对完善儿科整体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戴晓阳,佟术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杨秀丽,刘前,孙莉莉.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78

[4] 苗秀芳.首接负责制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J].家庭护士,2007,5(7):72

[5] 黄永健,黄永军.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5(14):2961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5篇

【摘要】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7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护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开展专项护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并及时作出PANSS评分研究。结果经过为期1-2个月的护理,70例患者中有65例血压恢复正常,65例患者护理后PANSS评分为(±),(±),(±),与护理前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65例痊愈出院,护理有效率高达。结论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疾病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高血压;护理方法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疾病,患者多表现为行为、思维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认知功能受损,且该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患者精神残疾。患者病魔的困扰,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出现嗜睡、精神萎靡、体重增加、意志消沉等严重不良反应,有临床资料[1]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高血压可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受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罪魁祸首,现今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疾病,对患者的各项社会功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损害了患者身体器官的功能。本研究结合护理调查,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展开了专业护理,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以7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岁,病程2-26年,平均病程(±)年,患者血压140-200mmHg/90-130mmHg。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为依据,患者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均符合CCMD-3标准;以世界卫生组织治疗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依据为标准,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此前均应用了抗精神病药物和降压药物治疗。

护理调查以护理评估和实地观察为依据,对患者开展全面仔细的护理调查研究,以掌握患者的临床信息,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患者文化程度存在差异,同时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延误最佳治疗时期的问题。有较多的患者生活方式不良,例如睡眠不规律、长期吸食烟草、膳食不科学、食盐摄入量过高等。患者长期住院,病程呈慢性迁延趋势,自知力不足,甚至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治疗。同时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精神萎靡,不愿与人相处沟通。患者活动量极为不足,过度依赖抗病药物,导致肥胖,引起血压升高。患者精神紧张,对外界压力的反应较为敏感,情绪激动,引起血压升高。

护理方法

(1)环境护理。环境护理方面主要是积极改善患者的病房环境,保证院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安静、整洁和舒适。护理人员积极利用语言或者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提升患者的信任度。

(2)心理护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极不配合,常出现情绪失落、紧张、烦躁等症状。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向亲友倾诉,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认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及时与患者沟通,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采用不同的接触方式鼓励患者学习适应性行为。与患者沟通接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理解患者的心理症状,尊重患者的权利,为患者创造安全感,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坚持服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2]。

(3)治疗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拒绝治疗的状况,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准确摄入药物,准时发放药物,保证患者服药进口,防止患者藏药,严格落实护理交接班制度。如果患者经耐心劝说后仍拒绝服药,可以将精神科药物碾成粉末放入食物中服用。针对呕药现象的患者,必须在服药后30min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果患者不配合,进行多次劝说,耐心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情况下可以遵循医嘱予以保护性约束。在指导患者服药的过程中,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当患者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为了保证血压的稳定,必须继续服用维持量。在利用降压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须做到及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监测患者血压。

(4)病情观察。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按时测量患者血压,同时将测量结果告知患者,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积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耐心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当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时,可将床头抬高,保证血压平稳,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同时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治疗过程中及时指导患者开展放松治疗,例如缓慢呼吸和音乐治疗等,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心悸、恶心等症状,为了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回流,可以将患者的下肢抬高并平卧。在监测患者血压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视力模糊、神志不清等症状,立即告知医师,患者在静养过程中应加强生活护理。整个护理过程中,安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呼吸通畅,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使用心电监护,用药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时服用降压药物。

(5)饮食护理。患者治疗过程中,食物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食物为主,及时向患者讲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限制患者钠盐的摄入,同时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叮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和豆类食物,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食物,例如油炸食品、肥肉等。由于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便秘,因此需要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保证充足的饮水,预防便秘。肥胖患者注意饮食,避免进食高热量食物。

(6)健康指导。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做好康复护理,讲解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保证患者对高血压病有正确的认识。由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与中枢神经的功能相关,因此必须重视患者的精神治疗,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安排午休,保证患者每天有8-9h的睡眠时间。白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但高血压患者选择的锻炼方式需要与病情相结合,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体育锻炼也应适度,多进行散步和体操活动。每天早晨或黄昏为患者提供散步的机会,每次散步30min左右。在健健康指导的过程中,关注患者的血压表现,与饮食护理相结合,嘱咐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姿势的过程中不宜过快,如需起床时应先静坐半分钟[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连续3周的血压观察,血压趋于稳定定义为A组,血压没有明显改善者定义为B组。在A组中利用PANSS总分减分率表示护理效果的优劣,减分率>50%为显著有效,<50%为有效,<2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著有效率+有效率;在血压稳定后的3、7及14d进行PANSS兴奋激越评分,其中包括兴奋、敌对性、紧张、不合作及冲动控制障碍,评定工作全部由精神科主治医师完成。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压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有65例精神症状缓解,血压表现平稳,定义为A组。5例血压无变化,仍在进一步观察治疗,定义为B组。评分结果A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7、14dPANS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总有效率统计

A组所有患者精神症状缓解,并住院观察20天且精神症状平稳后痊愈出院,护理有效率为(65/70)。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主动诉说身体状况,甚至拒绝治疗,同时患者和家属对对合并高血压症状了解甚少,不能及时治疗高血压症,因此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必须引起业界的重视。在近代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体质治疗,而忽略了心理治疗。其实,患者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精神疾病的恶化,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的紧张、冲动、烦躁等症状将加重高血压病情,长期的高血压将导致细小动脉受压,身体器官供血不足,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受到影响,形成恶性循环[4]。本研究结合近代精神分裂症和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原因,将重点放在患者的心理治疗上,在护理过程中将心理护理和治疗护理结合起来,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关注患者的情感动向,在家属的帮助下,进一步认识到患者的病症,为患者制定了科学的治疗及护理计划,治疗过程中以安定情绪、降血压为主,及时测定患者血压,出现血压上升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时刻以患者的健康为重点。本研究中通过心理护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专项护理,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护理有效率高达,为患者健康生活带来了希望。通过优质护理,可以进一步避免患者病情复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薛云霞,严晓珍.浅述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5,26(23):65.

[2]张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5,28(5):34.

[3]范爱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5,29(2):10.

[4]周星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探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5,39(5):3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6篇

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为20xx年8月至20xx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8例;年龄60—86岁;病程1—3O年。空腹血糖(10.84-3.61)mmol/L,餐后血糖(16.6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

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2护理

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护理多数老年患者摄人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人,其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

运动指导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无心脏禁忌证或严重合并症,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是有益的,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药物指导及护理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因体内代谢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感染,须严格无菌操作;老年人体内环境稳定性降低,一些患者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一二个u之差即可出现低血糖或酮症,因此胰岛素注射剂量须准确。注射时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在饭前30min注射胰岛素,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至的低血糖反应。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时,需注意充分补液,纠正脱水,同时选用普通胰岛素小剂量连续静脉滴注,降低血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补液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补液的成分和速度。

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3小结

老年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总之,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7篇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不易自止,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xx年1月至xx年10月,笔者参与抢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18~82岁,平均5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56例,肝硬化20例,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20例,胃癌4例,胆道出血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2抢救处理

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必须保持冷静,头脑清醒,动作敏捷、熟练,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

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选择大号针头,血管宜避开关节,不易滑动,以利快速补液输血。遵医嘱立即为患者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做好输血准备。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血细胞比容;吸氧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适当用镇静剂,以免因患者紧张,引起更大量的出血。

积极止血: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或执行止血措施。

①如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取的止血措施是胃内灌注冷生理盐水,收缩胃血管,减少胃粘膜血液量。采用灌注和吸出同时进行的方法,不但能协助止血,还能观察出血是否停止。

②胃内灌注经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胃壁小血管的a受体,使其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

③应用h2受体拮抗剂和生长抑素。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的有效方法包括溃疡内注入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加1%polidocanol(硬化剂)、乙醇等,或热探针烧烙术,单电极电烙术或yag激光。第一次治疗失败后,常可重复一次,增加成功率[1]。

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患者除应用止血药治疗外,必要时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时应向患者解释置放气囊导管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争取时间,配合医生尽快插管成功,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3加强观察

正确估计失血量:一般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10m;柏油样大便提示出血量在50~80m;胃内积血量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般失血量在400ml以上时,才有循环系统失代偿的现象。因此可根据症状、脉搏、血压、血红蛋白浓度等估计出血的程度。轻度出血:患者有头晕、乏力。估计出血量约占总血容量10%以下(小于400ml);中度出血:病人有面包苍白、烦躁、心悸、口渴、尿少等症状,脉搏100次/min左右,收缩压降至90~100mmhg,血红蛋白70~100g/l,估计出血量约占总血容量20%(1000ml左右);重度出血:患者除有面色、口唇苍白外,还有休克症状,脉搏细速、出冷汗、甚至无尿等。脉搏大于120次/min,收缩低于80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估计出血量占总血容量30%(大于1500ml)[2]。

排除非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

①口咽、鼻腔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拔牙而咽下血液引起的呕血与黑便。

②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二尖瓣狭窄等导致的出血。

③进食动物血引起黑便。

④口服含铋剂或炭粉、中药等均可出现黑便,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病情观察:

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应用升压药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出血量、血压等,一般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根据血压情况,调节补液及升压药的速度,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吸氧。

②注意观察患者休克状态有无改善,如患者面色逐渐转为红润,皮肤温暖,出汗停止,血压上升,则提示好转。

③注意观察尿量,出现少尿或无尿者,则高度提示周围循环不足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故要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有休克时留置尿管,测量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30ml/h。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8篇

〔摘要〕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母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研究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两组母婴保健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对母婴保健知识、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效果观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孕妇产后住院期间由母婴专科护士24h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的模式,护理人员通过演示和宣讲等手段,帮助产妇和家属快速掌握母婴护理技能和保健知识,帮助产妇及家属尽快适应角色转变[1]。我们分析产后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25年7月至2025年12月就诊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岁,体重45~70kg,平均(±)kg,孕周30~42周,平均(±)周,其中自然分娩168例,剖宫产72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研究组:由临床经验丰富、有责任心、专业技能强的母婴专科护士对母婴进行24h的护理。

(1)要求家属和产妇共同参与常规护理,预防接种、胎便排除、换尿布、疾病筛查、面部清洁、按摩抚触、听力筛查等都在产妇床前完成;

(2)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会对产妇的产后护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产妇的饮食、运动、身形恢复等进行指导;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的洗澡方法、婴儿常见生理变化、婴儿早期教育方法、免疫计划等知识普及;

(3)在涉及到洗澡、换尿布等可操作性知识时,母婴专科护士会进行具体演示,并要求产妇和家属亲自动手操作,护士会对产妇及家属的动作进行指导与强化,帮助其牢固掌握护理技巧和保健知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士每天按规定时间到产房接新生婴儿去沐浴室和治疗室进行沐浴、预防接种、抚触、听力筛查等活动,在保健知识和母婴护理技能培训上由产妇或家人每天到大房间接受集中培训。

观察指标

采用母婴专科护士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和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表对产妇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母婴护理技能熟练程度。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109例,占,对照组熟悉母婴保健知识87例,占,研究组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

研究组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优质的产后护理服务,充分满足了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心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母婴专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母婴保健知识、婴儿护理技巧,有助于产妇及家属实现与婴儿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自身角色[2]。

(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母婴床旁护理工作都是由母婴专科护士负责,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并、责任心强,能够帮助家属及产妇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产科护理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岚.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5,29(5):395-396.

[2]王婷婷,薛飞扬,万玉梅.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5,11(35):267-268.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9篇

【摘要】

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

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5,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25,(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25,(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25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25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25,(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5,(3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10篇

【摘要】

【关键词】

产妇;心理护理;整体护理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护理管理中越来越强调系统化的整理护理,体现人文精神,重视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有意识的高级动物,是身心的统一体,医心对于医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本文就产妇的心理护理谈一点体会。

1、临床中产妇的心理表现

临床中由于产妇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个性意志特点的不同,相应地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

紧张与恐惧感:大多数产妇入院都很紧张,尤其是存在异常情况(如胎位不正,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等)提前入院待产的产妇更是如此。她们往往顾虑情绪重,担心自身和胎儿的安全,不能很好地休息与睡眠,很多造成人为的难产。

陌生感与孤独感:多数产妇入院后,感觉环境陌生,面对陌生的人群,心理中较易产生孤独无助感,主要表现在进入待产室及分娩室的产妇,她们暂时离开爱人和亲人,加上产痛的侵袭,会让她们感觉无所适从,感觉很痛苦和孤独,宫缩疼痛时会喊叫躁狂。

急躁、忧虑心理:住院时间较长、产和进展较慢的产妇表现更为突出,她们对自然分娩容易失去信心,总感觉自己做不到,强调自身条件,要求剖宫产,并拒绝自然分娩。

2、产妇不良心理的后果分析

产妇的上述不良心理状态,极易造成难产与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

严重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引发产妇不协调宫缩,导致滞产和产后出血过多。

不良心理状态可影响临床产妇的休息与饮食,致使消耗过多、过早,使中枢神经受抑制,导致产妇宫缩无力,使产程延长,易发生胎儿在宫内窘迫窒息甚至死亡,也易使产妇发生并发症。

产中不良心理状态,可造成产妇产后宫缩恢复不良,造成产后大出血,直接危及产妇生命。

3、产妇心理护理要点:

通过对入院产妇施以积极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消除或减轻产妇不良心理,进而减少难产和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要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产妇,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一般说来,具体的产妇心理护理措施如下:

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的规律,阐明紧张恐惧心理可能给自身和胎儿造成的危害,指导产妇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消除恐惧与紧张心理,以实现顺利自然分娩。

产妇入院后,尤其是进入待产室和分娩室后,医护人员及助产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语言和善,体贴与关心她们,用较多的时间陪在产妇身边,通过触摸腹部宫缩、喂水喂饭等动作显示对产妇的亲昵与关心,使产妇犹如在家中生产的感受,消除其孤独与陌生感。

对待急躁、忧虑情绪较重的产妇,要真诚指出其自身的优势:如胎儿不是太大,会阴条件较好,你能顺利自然分娩,列举以往成功产妇事例等,鼓舞产妇信心,从而促进她们自然顺利分娩。

在产科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中,使我深深感到,只有使产妇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消除或减少其不良心理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当是产妇心理护理环节中最积极和活跃的因素,只具有必要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良好的自身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针对不同产妇的不同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手段,才能有效解决产妇的心理问题,促使她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通过分娩这个非常时期,保证母婴安全。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第11篇

体会细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通过临床细致观察护理,发现细节护理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诚信度。提示细节护理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

细节护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与病人满意度,提升护理诚信度的先决条件。临床护理工作平凡、琐碎、繁杂,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的重复,即使做到极致也不会惊天动地,但有一点疏忽轻者引起医疗纠纷,重者人命关天。但仅靠扩大医院规模和提高技术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细节服务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1细节护理体现于保证护理安全

细节护理体现于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细节规范为各班提前15分钟交接,具体做到四看:床头看病人、看交班报告、看护理记录、看医嘱本及体温本;四查:查看新入院患者是否处理完善、查看手术前准备是否落实及术后伤口渗液渗血情况、查看病人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查看危重瘫痪病人皮肤受压情况。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轻松应对做好准备。

细节护理体现于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所有的护理操作必须严格三查七对一注意并做好签名和时间。一般情况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及时补写医嘱。

细节护理体现于对疾病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采取防范措施。例如对难免褥疮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给予褥疮气垫床,骨突出部位给予气圈或棉垫,并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做好翻身记录和交接班。每个星期评估一次,为下一次的预防治疗措施奠定基础。

细节护理体现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要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细节护理体现于潜在的护理危险预见性的管理。对于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婴幼儿、烫伤、自杀等可能出现危险的患者加强病房管理,防止意外发生。

细节护理体现于各种检查单、口服及外用药做好查对制度并建立登记本。比如:检查单实行执行护士――标本收集员――检查报告发放员三签名三检查;口服及外用药执行护士――发药护士――病人三签名三检查。严防检验单漏查或无检验结果,口服及外用药漏执行或漏发现象。

细节护理体现于各种护理记录单的记录及时,客观,准确,连续并完整。对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护理记录单必须遵循此规则。

2细节护理体现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病人满意度

细节护理体现于转变服务理念。转变服务理念提倡人性化服务,即彻底的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不同疾病种类,不同疾病时期,不同疾病需求提供个性化较完美的护理,甚至病人想到的我们要做到,病人还未想到的我们会想到。

细节护理体现于疾病的心理护理。新入院病人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群,以及必须改变的生活行为习惯;术前及术后病人需要知道术中的基本过程和术后的恢复情况;康复期病人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和信心支持;如果针对病人的情况给予合理及时的心理指导和解释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细节护理更多体现于被人们熟知的基础性护理。因为越是基础性的护理,病人和家属越能看懂,你做的越精越细越到位,病人对你的评价就越高,满意度也就越高。

季节护理体现于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从简单的使用文明规范语言开始,提炼个人的素质修养,提升医疗系统的整体形象。

3细节护理更多体现于提高护理诚信度

细节护理体现于有效的护患沟通。主动,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和建设性意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卫生宣教及护患沟通,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

细节护理体现于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对不同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护理信息,配以正确的健康指导使病人少走很多弯路,也对整个疾病的转归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病人顺利彻底的康复对护理是一种认可,对整个医院也是一个活广告。

细节护理体现于出院病人的电话追踪访视。电话追踪访视可以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情况,同时也是医院将护理延伸到家庭的一种形式,对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诚信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通过以上细节护理的实施,不仅使护理工作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提高了护理品质,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菊华.电话追踪访视普外科病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南方护理学报 2005,1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