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杂谈 > 正文

深读《理想国》,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读懂吗?

2024-11-05 17:51:25 点击:0
深读《理想国》,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读懂吗?

深读《理想国》,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读懂吗?

全文约5000字,阅读时长10分钟

刚读完《抱负国》,并且是第一次完好通读一部哲学原著。先说下我过去的失败阅读履历,固然那些履历是关于其他哲学册本的,但犯错的性量是不异的。我曾经出于囤书的喜好买了康德的《地道理性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尼采的《悲剧的降生》,那些书都是看完开篇几页就让它们去吃灰了。为什么读不下去呢?因为那时的我误认为读哲学和读小说没区别。99%的小说都是认字就能读,但哲学不是如许。

所以,彻底的零根底读《抱负国》有困难很一般,没困难才不一般。哲学若是是一门容易的学问,就不会被人称为科学中的科学。固然柏拉图的语言和阐述过程相关于其他哲学著做已经很浅近,但想要通读《抱负国》仍然需要一些的常识储蓄。

我们讨论的不是关于一般的问题,而是关于我们该若何准确的生活

在谈布景常识前,我想先鼓舞下所有想要读《抱负国》或其他哲学著做却读不下去的伴侣。现在那个急躁又充满了各类诱惑的时代,主动愿意读哲学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哲学明显差别于其他学科的点在于,它讨论的往往是至今没有定论、却又触及人类素质的一些底子性问题,以至哲学至今都没有法子得到一个公认的定义。关于柏拉图,有一句略显浮夸却又不无事理的评价,即整个西方哲学只不外是连续串的柏拉图的注脚。而做为柏拉图最为重量级的做品,《抱负国》里确实包罗着柏拉图思惟的精华。想要快速进入《抱负国》的世界,一方面需要我们领会古希腊与雅典的时代布景,另一方面则需要去追随那些已经渗入到西方哲学的骨子里的根源和灵魂。

下面是读《抱负国》前,需要提早领会的常识/布景,不需要全数领会,但多多益善。

苏格拉底

为什么看柏拉图的《抱负国》需要先去领会苏格拉底呢?原因次要有两点。

柏拉图做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思维形式与教师一脉相承柏拉图做为苏格拉底之死的见证人,他有意去躲避教师的悲剧,改动哲学的命运

若是刚起头读《抱负国》就对苏格拉底的絮絮不休烦得不可,那就必需先去领会苏格拉底。那里所谓的领会,并非看看苏格拉底的维基百科词条那么简单,而是要领会苏格拉底的做学问的体例、他在世时与雅典人的关系和他的死因。

1、苏格拉底的“助产士”教学办法

望文生义,以生孩子做比方的话,苏格拉底是助产士,与他谈话的对象才是生孩子的人。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以不竭量疑、辩驳的体例让谈话者本身寻找到实理之所在。所以我们会看到,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会以各类角度对别人给出的事理予以辩驳,以至有时我们会觉得他完满是在狡辩。

苏格拉底认为本身是蒙昧的,他去与他人谈话、量疑只是为了寻找实正的常识。那里我们必需要留意的是,万万不要将苏格拉底的辩驳定义为“狡辩”,固然有时候和狡辩实的很像。苏格拉底的辩说与狡辩的区别存在素质上的区别:狡辩的目标是博得辩说,所以能够将黑的说成白的,以至转过身来马上把白的说成黑的;苏格拉底的目标是通过辩说来突破人们的常规思绪,让实理从日常的假象中闪现出来。

为什么说常规、日常的反而是假象呢?举一个例子就能很容易大白,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最曲不雅的感触感染就是太阳在围绕着大地扭转,但今天就算是小学生也大白是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转。所以我们间接察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是现象,不是实理,实理是在对现象察看、累积、量疑、总结中一步步得来的。

《抱负国》的第一卷,就是苏格拉底”助产士“启发教学的集中表现,但从第二卷起头苏格拉底却改动了那种谈话体例。那个改动的原因也是需要我们去《抱负国》中去探寻的。

2、苏格拉底与其时雅典人的社会关系

固然今天我们将古希腊三哲尊崇有加,但在其时的雅典,哲学家的地位更类似于如今美国社会里的的nerd,如《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一类的角色。通俗公众觉得哲学家高屋建瓴,研究的都是天南地北的工作。古希腊的诗人、剧做家更是会在他们的做品中挖苦哲学家,如雅典剧做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做品《云》,就是对苏格拉底停止的极端恶搞。

全国惟庸人无咎无誉,关于苏格拉底,其时的评价呈现为十分极端的两极分化。爱他者认为他就是聪慧的化身,恨他者认为他傲慢虚假。而对苏格拉底的恨的根源就在于他奇特的“助产士”式的发问体例。那些被苏格拉底发问、量疑过的人都觉得本身收到了他的侮辱,更可气的是被侮辱之后苏格拉底还自称蒙昧,不愿说出问题的最末谜底。正因为那些恨,才引出了哲学史上的第一次殉难事务:苏格拉底之死。

3、苏格拉底之死

那就要引出读《抱负国》之前的第一本必读内容:柏拉图的《申辩篇》。《申辩》是柏拉图记载的苏格拉底在遭到“松弛青年、不敬城邦的神”的指控时,在五百人陪审团前做的无功陈说。陈说中苏格拉底谈到了指控的荒唐,也谈到了某些人对他的成心歪曲,谈到了他关于常识驯良、关于启发世人的强烈任务感等等。《申辩》的篇幅虽短,却包罗了良多典范的哲学问题,那里就不展开讨论。

柏拉图做为那场陈说的亲历者,以及他教师被判死刑并施行的见证者,那一事务对他的思惟有极为严重的影响。先读《申辩》,再看《抱负国》,你就会发现《抱负国》中良多思惟和概念是在对《申辩》中问题的回应及处理。所以若是没有《申辩》做前提,读者会对《抱负国》的某些思惟有一种匪夷所思的觉得。读《抱负国》之前,务必先读《申辩》。

建议参考册本:吴飞《苏格拉底的申辩》,柏拉图《申辩》、《克力同》

深思一个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

那不属于某种详细常识性的布景,是一种源自苏格拉底的思维形式。

那个词也能够叫做“反省”,出处仍是《申辩篇》,但我小我认为很有需要做零丁的论述。因为关于”反省“那个词的认知,中国人和古希腊/西方人是完全差别的。苏格拉底说“一个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论语》中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中西两边都在谈反省,但其内核却实完全相反的。

苏格拉底的反省的核心是量疑,量疑生活是假象,量疑一切天经地义的是外表现象。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致于整个西方哲学里,现象与实理的二元对立是他们所有思惟的根源。近代哲学中笛卡尔更先将那种苏格拉底的深思停止到新的阶段,并得出了“我思故我在”,更准确的说是“我深思故我在”/”我量疑故我在“的结论。后面的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都继续着走在那条道路,将那种以量疑为内核的“深思”的精神代代传承。

《抱负国》最初一卷中柏拉图对荷马的评价半吐半吞。一方面荷马史诗是包罗柏拉图在内的每个古希腊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收柱,但另一方面柏拉图认为那些史诗的内容不契合理性,具有误导人的一面,所以他仍是对其心里无比崇拜的荷马予以攻讦。无独有偶,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对教师的一些概念理论给出了攻讦,并留下了那句“吾爱吾师,但吾更爱实理”那句名言。所以我们能够明晰的看到由苏格拉底开启的深思精神、量疑精神,在他们的思惟里不断延续。

再回看中国,曾参的反省的内核是遵从,是保守,是说要看看有没有做错事,有没有根据君子、根据圣人的尺度去施行。儒家思惟的先天基因是守旧性、防御性的。那里并非说我们中国人就不会深思,不懂得挑战权势巨子。但现实就是,至今中国的家长和中小学教师们对孩子们更爱说的词仍然是“听话”、“乖”。

所以我出于小我的社会阅历和阅读经历,强烈建议第一次看《抱负国》或是第一次阅读哲学书的伴侣,务必先将“深思”一词铭记在我们的大脑里。苏格拉底说的纷歧定就对,柏拉图说的纷歧定就对,专家说的纷歧定就对,包罗我上面说的那一切也纷歧定就对。

仅针对那本书而言,对“正义”要深思,对“人生”要深思,对“常识”要深思,对《抱负国》里的发问、答复、答复的体例、推理过程、结论都要停止深思。也就是说,若是读了《抱负国》却无法对柏拉图停止量疑的,那么那个阅读成果必然是失败的。

量疑是手段不是目标。颠末了量疑的考验之后得到的成果,才是我们实正的收成。

参考书目:邓晓芒《思辨的张力》(难度很大)

政造

留意那里说的是“政造”不是“政治”。政造是政体,或者说国度、城邦的详细组织形式。荣誉政权、寡头造、民主造和僭主造是其时城邦的集中常见政造,在进入柏拉图的抱负城邦之前,我们更好先对那些常见政造有所领会。

当我仍是一个年轻人的时候,我有过与其他许多青年一样的理想……跟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是思虑所有发作过的工作……我就愈觉察得准确办理城邦事务是一件多么困难的工作……最初我末于得出结论:所有现存的城邦都治理的欠好,他们的法令情况现实上已经不可救药,除非呈现奇观般的不就疗法,并且要有幸运相助;别的我不能不说,我要赞扬实正的哲学:只要站在她的高度,我们才有可能辨识出正义的天性事实是什么,无论是城邦的正义仍是小我的正义;除非热诚和实正的爱智者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处于某种神迹,我们城邦的统治者学到了实正的哲学,不然人类的疾患绝不会得到肃除

上面那段文字源于柏拉图一封手札。显而易见,柏拉图其实不喜好古希腊的现有政造,他需要一个全新的谜底。

《抱负国》中,抱负城邦的成立、构造、教育及对统治者生活体例的摆设等问题是柏拉图政治理论的核心部门,那也是那本书最引起非议的部门。一些读者会认为柏拉图是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先声,那种声音也并非仅存在于通俗读者中。现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则责备柏拉图否认小我自在,以一品种似斯大林俄国、希特勒德国的体例成立极权主义的专制政权。攻讦的声音如斯常见,尤其是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与今天流行的自在主义、普世价值几乎完全相悖。所以对那部门内容的解读,各人是见仁见智。

有下面几点是我想提醒的。

1、古希腊民主

古希腊的民主差别于今天的民主。古希腊民主是间接民主,公民除了选举指导人,也会间接参与严重军政事务的决策。现代民主是代议造民主,公民间接选举议员和指导人,但将立法权和行政权让渡给代办署理人。比照之下我们就会看到,古希腊民主的特点就是公民的权利大于指导人。并且,违犯公意的人必然没有好下场,即便那个公意是错的。在那种情况下,苏格拉底被判有功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至于权利到底是该在公众手里,仍是在精英手里,仅就目前的几千年人类社会演变汗青来看,那个问题还没有一个最末谜底。

2、品级轨制与棍骗

《抱负国》里那种以先天划分的、阶级森严的品级轨制,完全否认了包罗劳动者、捍卫者和统治者在内的所有人的小我自在。每小我都必需根据本身的先天去行使本身的权力和实现本身的职责。如许听起来固然耸人听闻,但具有挖苦意义的是,今天的社会实的与柏拉图的设定有所差别么?

《美国独立宣言》

我们认为以下实理是不问可知的:人皆生而平等,享有造物主付与给他们的不成褫夺的权力,包罗生命、自在和逃求幸福的权力。为了保障那些权力,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之合理权利,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新华字典》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手艺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亮的前途

上面选了中美两国差别角度的对人的平等的定义。现代国度出于政治准确城市强调对人的自在、平等的认可和庇护,但是实的做到了吗?仍是说,只是在政治准确的时候把自在平等摆到台面上,在现实操做中放回抽屉去?在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国度不外是《抱负国》的一种软化版本的实现,今天的谎话只是比柏拉图的谎话隐蔽性更强。

3、自在与幸福

柏拉图的幸福是整体主义的幸福,而不是当今支流的个别主义幸福。若是将城邦里的三个阶层分隔讨论,每个阶层都是被限造的,以至是不幸福的。统治者/哲学王的天性逃求理性,但城邦要求他把精神放在对城邦的办理上;捍卫者逃求天性逃求激情和荣誉,他们的激情被统治者节造;底层的劳动者逃求物欲,但他们的欲望也要遭到统治者和捍卫者的限造。三个阶层正好就应了卢梭那句”人是生而自在的“的后半句,”却又在无往不在的枷锁中“。

能够说,柏拉图几乎完全不关心小我自在,他存眷的是整体的幸福。至于那件事是对是错,就需要本身做判断了。

总之,建议不要先入为主的以现代社会的支流价值不雅做为尺度谜底的情况下,去批判责备柏拉图的抱负架构。无妨将深思走的更深一层。究竟结果过去基督教在欧洲流行了一千多年,那一千年的支流价值不雅也都酿成了后来的笑话。

建议参考册本: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B·史姑娘《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

洞窟比方和二元论

前面在谈到”深思“的时候曾提过二元论,那个话题属于哲学中本体论的范围。那里对那个话题停止展开,是因为《抱负国》中那段典范的”洞窟比方“。

二元论认为主体与客体,或者说实理与现实,并非简单的一回事,以至往往无比盘曲。就像柏拉图所说,也许我们的感官所感触感染到的只不外是一堆影子,实在的世界在我们的背后呢。将二元论走到某一种极致会酿成思疑论,思疑论认为实理底子不成知,客体永久不会被主体所认识,如许的思疑论再往前走就会酿成虚无主义,既然实理是永久都得不到的,那么活着也就没啥意义了,一切都没意义了。有人走消极的路,就会有人走积极的路。笛卡尔在二元论里先证了然自我的存在,康德和黑格尔则论证了实理是能够被我们掌握的。

柏拉图提出那套理论,阐了然实理的获得其实是一条十分艰辛的道路,别的也表示大大都人都被拴在洞窟里,只要那些突破了常规的哲学家才气挽救世人。在那个意义上讲,哲学家无异于救世主。所以人们往往将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相提并论。

中西对照

那其实不是一个布景常识,而是一种将两边思惟碰碰交换的阅读体例。与柏拉图同时代正对应着中国的百家争鸣,尤其以孔子的儒家思惟与《抱负国》最为贴切。下面提一些两边或异或同的点,仅供参考,不做详细展开

《抱负国》的四主德与《论语》的”仁义礼智信“《抱负国》的”正义“与儒家的”仁“《抱负国》的品级轨制与孔子抱负中的”天子、诸侯、士医生、布衣“的品级轨制

建议参考册本: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孔子《论语》

除了领会上述布景,降低《抱负国》阅读难度的还有两个明显有效的法子,一是先读哲学史;二是同时读一本它的课堂讲义。讲义我读的是余纪元的《

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合适入门新人)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  为什么《抱负国》里有那么多狡辩的论证?并且书里的人们竟然都信服了?233 附和 · 30 评论答复  若何理解柏拉图的《会饮篇》?185 附和 · 8 评论答复  payei: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雅典窘境与柏拉图的《抱负国》28 附和 · 1 评论文章